十一黄金周假期,“小胖墩”鹏鹏(化名)特别开心,她的妈妈陈女士却开始犯愁了:“每逢假期胖三斤,说的就是我们孩子。我感觉这两年鹏鹏的个头长得很慢,体重却直线上升,这个趋势让我有点担心。前两天我专门带孩子去医院做了个体检,结果发现他身高130厘米,而体重37公斤,按9岁孩子的标准来说已经超重了。好在其他各项指标尚在标准范围内,但医生提醒我们要适当控制孩子的饮食,加强户外运动。”
陈女士的担忧不是个例,怕孩子不长个儿,怕孩子吃不饱,担心营养不良……因这些问题而带孩子就医的家长并非少数。天津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张明英告诉记者:“肥胖对于儿童的危害是非常大的,会带来各种并发症。不过,值得欣慰的是,如今家长对于孩子肥胖问题的关注度已经提升了不少,因为孩子肥胖而主动带孩子来门诊就诊的家长已经明显增多了。”
近年来,我国居民尤其是儿童、青少年人群超重肥胖患病率增长较快,成为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。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22)》数据显示,6岁至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高达19.0%,也就是说每五个儿童青少年中就约有一个超重肥胖者,甚至会存在“身高跑不过体重”的现象。这个比例足以引起全社会和每个家庭的警惕。但是如何避免“小胖墩”越来越多,还有很多认知误区需要跨越。
误区一:小孩胖点儿没关系
“小孩胖点儿没关系,长大了自然就会瘦了”,这是太多家长,尤其是隔辈人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。
鹏鹏刚出生时体重整6斤,是非常标准的新生儿体重,而且食欲特别好,从婴儿时期胃口就比别的孩子大。陈女士表示,孩子吃饭从来不是家里的难题,长辈们带孩子出去玩,最自豪的就是鹏鹏吃饭不愁人,一聊起这个话题,其他家长都羡慕不已。也正因如此,陈女士在家人的影响下一直对鹏鹏的好胃口持放任态度:“我妈总说,难得孩子吃饭这么好,你总控制他干什么。等孩子上学了,一长个儿,人自然就会瘦了。但是,孩子现在已经三年级了,身高在班里的男生中始终是中等偏低的。不仅挑食严重,饭量也已经跟成人差不多了。”陈女士介绍说,鹏鹏是“肉食动物”,几乎不吃菜。为了让他吃点蔬菜,就只能包饺子。与持续增长的饭量相比,鹏鹏自从上学之后,因为不可避免地要使用电子产品,他不爱出去玩了,一有时间就抱着平板电脑不撒手,活动量越来越少。
“小胖墩”长大后,真的可以自然而然地就瘦了吗?张明英医师告诉记者,儿童青少年肥胖分成轻度、中度和重度肥胖三种不同等级。有统计数据显示,2岁时重度肥胖的儿童,到35岁以后仍然肥胖的占80%;5岁时重度肥胖的儿童,成年后仍然肥胖的占90%。而且幼儿时期肥胖是成年后心血管病高发的危险因素之一,从这个角度说,儿童肥胖比中年发福的危害更大。“因此,肥胖问题一定要从小就开始重视。孩子的体重指数是否标准,同样是通过BMI指数(Kg/m2)判断,只是量化表比成人的更细致一些。除了区分男生和女生之外,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变化,每半岁超重与肥胖的界值都不同。有专业的量化表格,家长们在网上就可以查到,也可以到体检中心或内分泌科就诊,由专业医生为您的孩子做系统的评估。”
9月初,媒体报道了青岛一名11岁男孩查出脂肪肝的新闻,曾引发不少网友讨论。但是,在张明英看来,这种情况并不鲜见。“在我接触的肥胖儿童患者中,有患高脂血症、高血压、高尿酸血症的,还有发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,严重的还会导致Ⅱ型糖尿病,甚至有儿童竟然出现心梗、脑梗等情况。”张明英介绍说,“此外,有研究表明,肥胖儿童出现骨龄超前的风险更高,而骨龄超前可能导致孩子长不高。肥胖还可能导致女孩性早熟和男孩性发育迟缓的问题;而且,还有一部分胖孩子可能会因为体型肥胖而产生自卑等心理障碍。研究表明,脂肪对脑神经的传导和反射都会有影响,会影响孩子的认知功能。通过减重,这种情况会有所好转。”
误区二:孩子胖是吃得太好了
晨晨(化名)今年13岁,上八年级,身高175厘米,体重80公斤,按照体重指数标准,刚刚超过肥胖线。孩子的母亲张女士说:“我家孩子就是馋,每周都得吃顿好的,尤其喜欢吃炸鸡、烧烤。上初中以后,更是号称‘学习压力太大了’,放学回家得吃点甜的食物才开心。”
不少家长认为孩子胖是因为生活水平提高了,吃得太好造成的。对此,张明英表示,无论是营养不良、微量营养素不足,还是超重肥胖,本质上都是饮食搭配不合理引发的。超重肥胖实际上是能量摄入太多、没有及时得到消耗,而其他营养素的摄入又不均衡造成的。所以对于肥胖的儿童来说,有时并不是营养过剩的问题,只是能量过剩,有些微量营养素实际上还可能存在不足。
张明英举了一个特别典型的例子:现在有许多家庭会关注孩子饮食健康的问题,特别是对于碳酸饮料等,能做到尽量避免。但是,很常见的操作是把碳酸饮料换成果汁。“有的家长也会辩驳,我们喝的果汁都是鲜榨的,没有添加剂,多健康呀!但实际上,很多水果含糖量很高,榨成果汁的用量势必要高于孩子直接吃水果的量,不仅摄入糖分